新聞 > 新聞稿


發佈日期 浸大「普立玆新聞獎得主工作坊」 開創亞洲先河 展現新聞力量

六名普立玆新聞獎得主將首度匯聚香港,出席由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論壇和講座,與本地及大中華地區的學生、新聞從業員和公眾人士,分享他們的心得及對新聞工作的熱誠,藉此提升新聞教育素質,培育具國際視野的優秀新聞專業人才。

由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舉辦的「普立玆新聞獎得主工作坊」,將於本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舉行。講座和論壇的題目廣泛,涉獵範疇包括如何報導中國新聞、財經新聞、國際衝突、戰地新聞、網上發掘新聞資料及新聞攝影等等。有關六名應邀出席工作坊的得獎者背景及他們將主講的題目如下:

以有關六十年代越南戰爭的報導於一九六六年獲得殊榮的Peter Arnett 先生(時任《美聯社》記者),曾採訪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恩和「蓋達」組織領袖奧沙瑪.賓.拉登,他將會分享他擔任戰地記者四十五年的經驗。

華裔方鳳美女士是《亞洲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她於二零零七年憑著探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影響和壓力的作品而得獎。她將主講題為「報導2008奧運:中國如是觀」的講座。

Steve Stecklow先生是《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和新聞編輯,亦是二零零七年的得獎者,他的得獎作品對美國企業高管的股票期權回溯操作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他會以此得獎作品和另一則關於咖啡公平貿易現象的報導,探討新聞的孕育過程和報導手法;亦會主講有關全球新聞與經濟報導。

John Kaplan教授以一輯用照片和文字報導七名二十一歲美國人生活面貌的作品,於1992年獲獎,他現為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基金教授。他會分析得獎新聞圖片兼評學生作品,以及探討記者在採訪劫後餘生新聞的社會責任。

Michael Vitez 先生以描述重症病人及其家屬所面對之生死抉擇的作品,於一九九七年得獎。他會在講座中細談報章在過去二十八年的轉變,以及他怎?看今後的發展方向,特別是他所屬的《費城問詢報》的情況。

Amy Goldstein女士的作品全面報導了美國反恐戰爭,於二零零二年獲獎。她將會主講「911襲擊與餘波:建構新聞從零開始」,又會討論她所屬《華盛頓郵報》編輯室的轉變,以及該報價值和標準。

工作坊講座和論壇歡迎新聞從業員、大專院校師生及有興趣人士聽講。由於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請盡早報名(http://www.hkbu.edu.hk/~ppww)。其中於十月二十日(星期六)下午舉行的公開講座,必須事先登記。屆時,Peter Arnett先生將主講「我從戰地歸來」,而Michael Vitez先生會主講「洛奇的故事」。

查詢有關工作坊詳情,請致電3411 7686,活動日程請參閱附件或瀏覽網頁:http://net3.hkbu.edu.hk/~ppww/chi/schedule.php

此外,為增加公眾對工作坊的認識和興趣,一項主題為「卓越新聞-文化與藝術之結晶」的巡迴展覽現正舉行。有關展覽於十月一日至十四日期間,在太古坊德宏大廈1樓舉行;十月六日至十日期間移師至??????? 中環藝穗會BAILEYS at the Fringe fotogalarie;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則於 太古城中心二樓中橋展出。是次展覽介紹六位獲邀出席工作坊的普立玆新聞獎得主的專業理念,以及展出其中一位得主 John Kaplan 教授的得獎照片系列。

普立玆新聞獎被全球新聞工作者視為職業生涯的最高榮譽,浸大獲《信報》捐贈百萬元,支持設立亞洲新聞教育界首個「普立玆新聞獎得主工作坊」,每年將邀請四至六位獎項得主到浸大進行為期兩周的教學活動。

附件:普立玆新聞獎得主工作坊活動日程
得獎者照片可於下列網頁下載: http://www.hkbu.edu.hk/~cpro/download/Pulitzer%20Prize%20Winning%20Participants

傳媒查詢:浸會大學傳訊公關處高潔媚 (3411 7963 / 7472 2120)